小儿腺样体肥大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?

红月育儿网 2023-09-26 08:37 编辑:admin 115阅读

本回答我一共分为六个部分:

第一部分是给大家讲清肥大程度的标准表;

第二部分是说明三种腺样体肥大的检查方法;

第三部分是腺样体肥大的危害细述;

第四部分是腺样体肥大的原因;

第五部分是腺样体、扁桃体肥大的解决办法;

第六部分是有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。

我先说一下腺样体、扁桃体肥大程度的判断标准(如图)

二、腺样体肥大的检测方法:有3种(鼻咽内镜、鼻咽侧位片和CT)

鼻咽内镜:虽然会使用麻醉,但还是会有异物感; 鼻咽侧位片:利用X射线检查,是目前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最常用的方式,辐射剂量相对小,看的也清楚。 CT:准确率最高,但辐射剂量大,价格也相对贵一些。

三、腺样体肥大的危害

1、诱发慢性鼻炎、鼻窦炎

因为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和咽喉之间鼻咽部,当鼻腔里的鼻涕混合着炎症渗出物发生倒流的时候,就会被堵在鼻腔、鼻窦和鼻咽部中,造成鼻炎、鼻窦炎反复发作,而肥大的腺样体淋巴组织,会在炎症的刺激下进一步增生肥大,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。有些带孩子去做扁桃体、腺样体切除手术的家长会发现:手术后又复发了!因为仅仅切除了淋巴腺体,而炎症和殖民因素依然存在,淋巴腺体肥大是好不了的!

2、打鼾影响生长发育

因为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呼吸道,造成睡眠时缺氧,导致脑部供氧不足,引起促生长激素减少分泌,影响身体发育、使免疫力下降,还将影响孩子的智力、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也会不好。

3、诱发中耳炎

腺样体肥大会压迫到咽鼓管口,引起咽鼓管阻塞。使咽鼓管、中耳腔引流,出现中耳渗液,引起分泌性中耳炎,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,有时还会引起化脓性中耳炎。

4、颌面骨发育异常,越长越歪,也就是常说的“腺样体面容”

因为腺样体阻塞了鼻子呼吸,孩子不得不张嘴呼吸,慢慢形成如图的面容改变

四、腺样体肥大的原因:

生理性:孩子刚出生时,扁桃体和腺样体都还很小,无法发挥免疫功能,需要依赖胎儿时期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来保护自己。随着抗体的“库存”逐渐消耗,扁桃体和腺样体作为免疫“工厂”就得赶紧开工生产免疫细胞和免疫抗体。但工厂生产前总得添置设备呀,于是扁桃体和腺样体就会“扩张产能”增殖增大。这就是孩子有生理性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原因,但是一般生理性的肥大不会很严重到阻塞呼吸的程度,并且在10岁以后,孩子的身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,腺样体会逐渐萎缩的。

病理性:

上面说了生理性增生肥大是正常现象。但在呼吸道慢性炎症如:鼻炎、鼻窦炎、反复感冒等刺激下,扁桃体和腺样体就会出现病理性增生肥大,造成鼻咽腔和气道狭窄。

病理性的腺样体肥大则是严重影响到正常呼吸,孩子睡觉时有打鼾、张嘴呼吸、腺样体面容、脑部缺氧问题

我们一起来看看,扁桃体、腺样体肥大的三部曲

第一步:身体免疫力下降

在身体劳累过于疲劳、寒湿刺激、营养不良或长期患病等因素的影响下,身体免疫力降低,为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。研究显示,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均会下降,提示身体免疫力降低。

第二步:细菌病毒感染

免疫力下降后,那些藏在扁桃体、腺样体隐窝纵槽的细菌病毒就要“一展拳脚”了,脱落的上皮以及角蛋白碎屑积存在这里,养育着幸福快乐生活的细菌病毒;再加上鼻涕倒流的“班车服务”,让这些住着“五星级酒店”的细菌病毒还能穿梭在扁桃体和腺样体之间免费旅游,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把“扁桃体、腺样体肥大”放在一起说的原因,这对好朋友通常会一起肥大、一起发炎。只不过扁桃体更容易发现,腺样体不易观察。

研究发现,扁桃体与腺样体组织内部核的厌氧微生物有着相当高的一致性,感染病毒类型主要为腺病毒,而感染细菌的种类包括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、草绿色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流行性感冒杆菌和其他一些厌氧菌。

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会让腺体隐窝内的上皮坏死,病菌和炎性渗出物聚集在这里,导致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,是扁桃体炎不断恶化。

第三步:自身变态反应

隐窝上皮下的毛细血管网会直接暴露在隐窝内的炎性渗出物中,使得聚集在隐窝内的渗出物抗原与扁桃体组织长期接触,产生细菌性变态反应和内源性变态反应。

在正常情况下,扁桃体、腺样体是不会有IgE﹢细胞的,但有反复发炎的扁桃体和腺样体组织中会有较多的IgE﹢B淋巴细胞,而IgE正式过敏变态反应的主要介质,也就是说扁桃体、腺样体发炎产生的物质有引起了自身过敏反应,这样反复长期的慢性炎症知识淋巴腺体不断增值肥大。

还有儿童过敏性鼻炎也是引起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原因之一,而腺样体肥大也会进一步加重过敏性鼻炎,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。

五、如何解决腺样体、扁桃体肥大:

1、西药抗生素压制和手术治疗

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,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、病毒感染和过敏等因素。

对于肥大目前没有特异性的西药。在扁桃体肥大的急性发作期通常会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消炎;对于腺样体肥大,在临床上保守治疗时最常用的是局部喷的鼻用激素(一般选用安全性比较高的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)和口服的孟鲁斯特钠,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是减轻鼻黏膜水肿,以及消除腺样体局部的水肿。

还有的临床医生用激素布地奈德与抗生素氧氟沙星混合滴鼻,但氧氟沙星已经列为儿童禁用药,可致骨关节病变,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。

手术治疗则是采用传统刮除术、等离子消融术,切掉或者说是割掉腺样体扁桃体。

术后会形成瘢痕、咽部不适、有可能复发、免疫腺体切掉就没了,再怎么调理也回不去。

还会增加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概率

腺样体、扁桃体是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,像认真守门的将士严格把关,造成拥堵,直接撤掉这道门,所有的细菌病毒将长驱直入直攻支气管、肺部。导致腺体肥大增生的病因没有解决,不但原有的变应性疾病不能治愈,而且还会增加中耳炎、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,变应性(过敏性)气管炎、哮喘的发生概率也会升高。

西医治疗优势:快速缓解见效快,能在短期内改善憋气、打鼾、张口呼吸等症状。

治疗劣势:慢性感染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,会产生耐药性,剂量不断加大,副作用会比较明显。手术容易复发,可能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。难以巩固疗效,症状容易产生反复。

2、中医治疗

当前对于腺样体肥大的中医治疗,通常分为三种证候:肺肾阴虚、虚火上炎、肺脾气虚、痰湿凝结,以及邪毒久留、气血瘀阻。治疗手段通常采用中药调理、小儿推拿和重要雾化等方式。

还有一个传统的灼烙疗法,就是用医用小烙铁在扁桃体表面烫灼,烫平扁桃体隐窝,让细菌病毒无处隐藏,还能激发自身免疫功能。在此不做赘述了,感兴趣的可以到我的主页,之前有写过关于扁桃体肥大的灼烙疗法。

中医治疗优势:标本兼治,治愈后症状不易反复,从源头铲除滋生疾病的土壤;能够保留腺体,灼烙和啄治疗法在治愈后免疫腺体仍然保留且正常功能不受影响。

劣势:治疗见效慢,即使是扁桃体灼烙啄治、中药雾化这样的中医外科治疗手段,通常也需要7~10次治疗才能显效,和手术摘除1个小时不到即可完成不能比时效;毒副作用不明确,中医药都为复方制剂,成分复杂,毒副作用和致敏原不明确,可能导致无法预见的风险;对操作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高,相同的疾病治疗方案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,缺乏透明、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规范。

目前现代医学还没有针对扁桃体、腺样体肥大的特效治疗。去西医院就是用抗生素、激素判个“死缓”,控制不住就去开刀;如果是去中医院,就用中药配合艾灸推拿,在孩子堵得快吸不上气才临时抱佛脚去调体质,很难在短时间内很快缓解怎么办?又不想用抗生素、激素、开刀,喝中药做推拿又嫌慢,有没有更理想的方法?

有!通过对现有治疗方案的组合改进并不断临床实践,我总结出的这套针对扁桃体、腺样体肥大的绿色疗法,能够避免使用抗生素、激素和手术,不仅保留扁桃体、腺样体,还可以较快缓解症状,缩小肥大增生的组织,同时减少将来再度复发的可能。

下面是我的绿色疗法思路

1、阻断感染—变态反应

腺样体、扁桃体肥大是通过“免疫力下降→感染发炎→过敏变态反应”一步步发展而来,要想缓解扁桃体、腺样体肥大,阻断这个进程,需要先排出隐窝中的浓性分泌物,杀灭窝藏的致病菌,杜绝反复感染的机会,使用的方法就是上面提到的“扁桃体灼烙疗法”

2、修复呼吸道粘膜,防止炎性分泌物倒流

上面在扁桃体肥大的原因处已经说了,自身的变态反应,以及过敏性鼻炎破坏的鼻腔黏膜,需要修复黏膜恢复纤毛正常摆动,像一些鼻腔手术、通鼻喷剂,会加重鼻腔黏膜受损,修复起来会更难一些。至于怎么修复,原理就不在这赘述了,可以看我得《谁动了我的小鼻子》书的第十一章、十二章有详细解答。

3、调理体质,特别是过敏问题

前面两点是斩断病因和疾病的联系,如果不改善体质,就还是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

造成病因的土壤仍然存在,疾病还会复发。可以选择特殊的益生菌、也可采用中药调理、小儿推拿和艾灸的方法,具体可以看书里的第十章,有详细说明。

4、饮食管理,防止积食

有腺样体、扁桃体肥大的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积食,因为孩子发生积食,夹杂食物腐臭的胃气就会往上冲,也就是我之前说过的胃食管反流,冲到咽喉就容易引起扁桃体发炎,这也是有一些成人,扁桃体总是化脓发炎,其实并不肥大,就是饮食一直油腻辛辣,吃难消化的食物造成的。

六、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

1、注意保暖、提高身体免疫力

2、检测并避开过敏原

3、积极控制鼻炎、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、减少炎症的刺激

4、修复鼻黏膜,促进纤毛正常摆动,加快运送“垃圾”

5、调理过敏体质

6、饮食控制

以上是我的经验总结,祝好,欢迎关注我的知乎,每天都有育儿知识、科学科普的文章分享给大家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点击我更换图片
下一篇:十四岁公狗突然频繁的尿尿怎么回事?
上一篇:返回栏目